交通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绩效审计(一)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有效而不过分的干预是一种基础调控手段,在公共财政中对组织大型投资项目、公共事业项目、高科技项目中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重要。内部控制是降低成本与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2024 年 11 月,交通部以交通部令的形式发布了《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各级交通行业企事业组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责。一个有效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对提高内审单位的绩效审计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审计风险,而且还极大提高审计效率。它具有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特征.近几年来,交通内部审计在交通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特点建立起的内部控制,是交通预算单位经济活动操作处理方法制度化、法律规范化的保障.下面,笔者就结合交通预算单位内部审计,将内部控制与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探讨:一、交通预算单位绩效审计的内部控制系统构成要素。它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管理控制制度除组织机构的设置外,还应包括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和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后者是形成考核管理层在实施公共财政过程中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方式。交通预算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组织控制、收支控制、人事控制、检查控制和固定资产控制。它涉及交通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经费使用、预算收入解缴、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基建投资等各个领域和各类交易。2000 年以来,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化和制度化建设,向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提出了绩效评价要求,内部控制也由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向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过渡,并重点强调建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的内部控制系统一是重点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三是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四是通过对内部项目单位的绩效评价,考核实施公共资源管理和投资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回报程度。当预算单位在这种内部控制模式下运行后,内部审计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对财务状况和管理成果做出准确推断,并在项目投入使用的短时间内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投资决策活动做出基本推断.在牟平区近几年来的几个较大的交通项目投资活动中,就依照了这样的基本原则,实施了绩效评价的内部控制。如在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