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说课稿一、 教材解读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丑小鸭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本文图文并茂,分别按事情进展的顺序编绘了三幅图画,使“丑小鸭”丑陋、遭人欺负到忽然发现自己并不丑而且十分美丽等原因形象直观化,既弥补了文字抽象的缺点,又起到了激情引趣的作用。细细读读课文,你会发现,本文在用词上也十分见功底, “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提示了得名缘由;又如三至六自然段, “孤单”、“啄、咬”“除了……都"=只好”、“才敢"、“悄悄地"、“趴”等词,体现了它离家出走后的种种遭遇;而“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则是“丑”变“美"的真实写照。精练的用词、清楚的文章结构,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好材料. 除了以上两个特点,我还发现这是一篇打开学生想象之门的好文章,文中有好几处可以进行“涂鸦”式地进行想象、延伸,正有了“恰到妙处”的拓展,使得人物形象会更丰满,学生的思维会更宽更广,把课文读更厚、更深! 依据以上特点,加之我班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学习课文 3——7 自然段,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坚韧抗争的意志,感受他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3、读中明理,能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二、说教法1、探究教学法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以往“拉着老师的衣角过河”的学习方式,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并学有所成.预设,我努力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教学情景,精心设计学生探究发现的问题及过程.2、以读代讲法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我们既要落实读的方法和过程,又要重视读的层次和质量。我采纳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体验丑小鸭的孤独、寂寞,受尽欺凌,又通过读去体会丑小鸭获得新生后的喜悦、欢乐.这一系列情感体验,都将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悟。为了使情感更能发挥到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