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学重点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描述记录和推断记录:数据分析是通过记录措施研究数据,其所用的措施可分为描述记录和推断记录。(1)描述性记录:研究一组数据的组织、整理和描述的记录学分支,是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措施,也是记录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内容包括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应所研究现象的一般性特征。(2)推断记录学:是研究怎样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记录学分支。研究者所关怀的是总体的某些特征,但许多总体太大,无法对每个个体进行测量,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往往需要破坏性试验,这就需要抽取部分个体即样本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对所研究的总体特征进行推断,这就是推断记录所要处理的问题。其内容包括抽样分布理论,参数估计,假设检查,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等。(3)两者的关系:描述记录是基础,推断记录是主体二、比较分类数据、次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根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一样,可以将记录数据分为分类数据、次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成果,数据体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体现的,它是由分类尺度计量形成的。(2)次序数量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也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成果,但这些类别是有次序的,它是由次序尺度计量形成的。(3)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成果体现为详细的数值,现实中我们所处理的大多数都是数值型数据。总之,分类数据和次序数听阐明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一般是用文字来体现的,其成果均体现为类别,因而也统称为定型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听阐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一般是用数值来体现的,因此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三、比较总体、样本、参数、记录量和变量:(1)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一般是我们所关怀的某些个体构成,如由多种企业所构成的集合,多种居民户所构成的集合。总体根据其所包含的单位数目与否可数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总体的范围可以明确确定,并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需要注意的是,记录意义上的总体,一般不是一群人或某些物品的集合,而是一组观测数据。(2)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例如我们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 100 个,这 100 个灯泡就构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