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一.辨析题1。学校教育就是可以增进人的知识,影响人思想品德的活动。该说法错误.学校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才是指但凡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2。教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该说法错误。教育具有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一直,在国家产生之前已经有教育活动。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多种原因,因此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该说法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校教育可以排除和控制某些不良原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增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原因。4。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关键。该说法对的.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种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种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详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处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关键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种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5。非制度化教育倡导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因此最重要的是变化教育形式。该说法错误。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认。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变化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理想。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该说法对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原则规定。培养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是教育目的的详细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规定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规定。因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7。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之间具有明确的界线,两者不可转化.该说法错误。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展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