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养教育老师、学生评价制度根据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动中小学实施素养教育的方针、政策、促进实施素养教育评价工作逐步法律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素养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推动实施素养教育的进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老师、学生素养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一、评价指导思想: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十八大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逐步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制约、激励、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加强教育行政、讨论指导的科学性、法律规范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仔细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积极推动实施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确保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全面进展.二、素养教育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评价制度:(一)素养教育老师评价制度:1、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学生按考试成绩排队,实行“等级"评价制度。2、仔细落实国家课程开设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3、仔细落实上级部门有关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美术、音乐和艺术教育.4、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5、按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6、按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严格管理学生用书,制止课余时间、节假日补课或上新课。7、上好活动课,广泛开展社团小组活动,做到辅导老师、内容、时间、场地、器材五落实。8、重视进展学生特长和个人创新能力,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体育、艺术达标率达到标准要求。(二)素养教育学生评价制度:1、评价原则:在实施小学生素养进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1)、多元性原则.学生素养进展不是孤立的,而多元性的、整体的.根据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学习品质与能力、体育活动与健康等方面素养设计出多种因素,多层次评估体系,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素养进展水平,反映学生的实际。(2)、主体性原则。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中,学生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评价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发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调动学生参加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进展的动力。(3)、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法律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