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熟悉》学问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一般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 表达。 举例:1 袋大米约重 10 公斤,100 袋大米约重 1000 公斤,也就是 1 吨。 单位换算: 1 吨=1000 公斤 2 吨=公斤 措施分析: 1 吨=1000 公斤,2 吨是 2 个 1 吨,就是 2 个 1000 公斤,是公斤,即 2 吨=公斤。 措施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 3 个 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 3 个 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确实是个比公斤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一般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 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概有 30—50 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 200 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方: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 2。35 吨;空集装箱自身的重量在 2 吨—5 吨;亚洲象平均重 3—4 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熟悉》教案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熟悉”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步又是一种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拟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悉重量单位吨,懂得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 吨重的观念,懂得 1 吨=1000 公斤。 2、能进展质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 3、通过观看、比拟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力量,能在实际生活中处理某些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公斤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预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教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刚同学们在猜教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种质量单位——公斤,你们为何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懂得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概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简介。)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日我们就要来熟悉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熟悉)。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