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1. 原子构造(C) (代表一种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Z 的原子)⑴ 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似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似而中子数不一样的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的互称;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一样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⑶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 12C 质量的 1/12 的比值。 ②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多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r == Ar1·a% + Ar2·b% + …⑷ 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理解)①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种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不过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当作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电子层:在多种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一般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一样,把电子提成不一样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电子层符号KLMNOPQ电子层序数 n1234567离核远近近 ——→ 远能量高下低 ——→ 高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2n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8 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个;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核外电子 e = Z原子核原 子质子 Z中子 N(A—Z)电子的排布是先排 K 层,K 层排满再排 L 层,L 层排满再排 M 层,M 层不一定排满了再排 N层,背面的也同样不一定排满了再排下一层。(只有前 3 层)⑸ 原子构造示意图的书写2. 元素周期表(B)⑴ 元素周期表见书本封页⑵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似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次序排列的一种横行叫周期。7 个横行7 个周期第 1 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