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备课总结集体备课是每周的必修活动,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与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后,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的集体备课现状,发现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一:存在“一言堂"现象.在集体备课中,由于组内成员较少、师资结构等问题,研讨氛围不够浓厚,大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活动中以倾听为主,往往由组长一人说了算.这样的研讨氛围直接导致了个人观点代替了集体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问题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集体备课中,立足点往往从“我想怎么教”出发,老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没有从“假如我是幼儿,我将怎么学?",即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需要什么?有时甚至会从方便老师操作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忽视了幼儿的进展及各班幼儿的个性差异等。问题三:二次备课缺思考。经过集体备课后,大家在活动大环节上形成共识后,由于各班幼儿进展水平有所差异、已有经验不同等具体情况的存在,要求老师在提供的教案上进行添加、修改.但是事实上,有的老师一味依赖,没有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只是现般照用。问题四:一味追求教案的形成,忽视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在集体备课中老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借助现有教材等,有时候只是机械的剪贴、拼凑,以便完成备课任务,不见讨论的踪影,更谈不上是共同智慧的结晶。面对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开始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组织集体备课?首先,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深化思考、围绕同一内容各抒己见,沟通合作,资源共享,这有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让每位老师在研讨沟通中得到提高,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得当,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化,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备课水平。备课要重视“备幼儿”,而非单纯的“备教材”,只有立足于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进展现状,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案.这要求老师学会走进幼儿、读懂幼儿,从幼儿进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幼儿进展中把握“教”。为此,我们可以组织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集体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再次,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提高研讨质量。为了避开“一言堂"现象,可以充分挖掘老师的潜力,实行多种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并且提前下发本次集体备课的形式、内容、重难点等,要求老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提前思考,了然于心,使老师在研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