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泵房设计6。1 泵房布置6.1。1 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1.2 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6。1。2。2 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6.1.2.3 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6.1。2。4 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6。1.2。5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6。1。3 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 6。1.3 的规定.表 6.1.3 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泵级建筑物级别1234.5安全超高(m)运用情况设计0。70。50。40.3校核0.50。40。30.2注:(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6。1.4 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 9。11。2〜9.11.5的规定。6.1。5 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6.1。6 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 9.11。7 的规定。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6.1.7 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 9.11.8〜9.11。10 的规定。6.1.8 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水泵安装高程应根据本规范 9。1.10 规定的要求,结合泵房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主泵房电动机层楼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泵轴、电动机轴的长度等因素确定。6.1。9 安装在主泵房机组周围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6.1.10 辅机房宜设置在紧靠主泵房的一端或出水侧,其尺寸应根据辅助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要求确定,且应与泵房总体布置相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