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面料检验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织成品布的规格、要求、外观质量检验、检验规则和产品标识。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竹莫(纯竹和人棉)氨纶汗布,纯棉汗布和纯棉双面布、涤棉混纺汗布和双面布、网眼类、毛圈类等。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FZ/T72004.1—2000 针织坯布GB/T22848—2009 针织成品布GB/T22846—2009 针织布(四分制)外观检验三、要求3,1针织成品布要求分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内在质量要求参考国标(GB/T22848—2009针织成品布);外观质量要求包括局部性疵点、散布性疵点、幅宽偏差、纹歪斜、与标样色差、同匹色差、同批色差等。局部性疵点按四分制计分。3.2 针织成品布以匹为单位,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最低一项评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3.3 四分制术语和定义3.3.1四分制定义无论疵点大小和数量多少,直向 1 米全幅范围内最多记 4 分。3.3.2线状疵点定义一个针柱或一根纱线或宽度在 1 毫米及以内的疵点。3.3.3条块状性疵点定义超过线状疵点的疵点。3.3.4破损性疵点定义断掉一根及以上纱线或织物组织结构不完整的疵点。3.3.5局部性疵点定义在局部范围内,能明显观察到的疵点。3.3.6散布性疵点定义难以数清、不易量计的分散性疵点及通匹疵点。3.3.7明显散布性疵点定义明显影响外观效果的散布性疵点。四、检验程序4.1织物直向移动通过目测区域,保证 1 米长的可是范围进行检验。4.2以针织物使用面(正面)为准,以目光距布面 70cm 到 90cm 评定疵点。正常北光下检验。4.3局部性疵点、线状性疵点按疵点的长度计量。条块状疵点按疵点的最大长度或疵点的最大宽度计量。疵点计分规定疵点长度计分小于等于 75 毫米1 分大于 75 毫米而小于等于 152 毫米2 分大于 152 毫米而小于等于 230 毫米3 分大于 230 毫米4 分4.4 无论疵点的大小和数量在直向 1 米全幅范围内最多计 4 分。4.5 破损性疵点,在 1 米内无论疵点大小均计 4 分。4.6 明显散布性疵点,每米计 4 分。4.7 有效幅宽偏差超过正负 2.0%,每米计 4 分。4.8 纹路歪斜(纬斜),直向 1 米为限,横向以幅宽为限,超过 5.0%,每米计 4 分。有水洗后扭曲测量要求的,纹路歪斜可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4.9 每一个接缝计 4 分4.10 距布头 30 厘米以内的疵点不计计分。五、检验原理和设备工具5.1 原理在一定的光线下,目测并计量疵点,按预定计分标准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