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开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科室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开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科主任是全科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承担我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科室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加强与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沟通沟通,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开可预测的医疗风险。6、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能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办公室(门诊科室)或医政科(病房科室).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实行的措施通报科内. 三、医疗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1、危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手术病人。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别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3、麻醉、输血、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4、界于多学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负责制后,存在一定风险的。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6、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推断的。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8、对新技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在做好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仍可能存在医疗风险的.9、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