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法:五行相生,五情相克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兴奋;“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 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黄帝内经》论五志:喜难过(火)→忧伤肺(金)→怒伤肝(木)→思伤脾(土)→恐伤肾(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健康从心开始吗?”>一、喜克忧:这是一种利用使人愉悦的事物(如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演、喜剧电影等)抑制过度悲伤的方法,治疗由过度的悲伤而引起的恸哭、歇斯底里等症状.二、忧克怒:这是一种利用使人悲伤的事物抑制过度生气的方法,用于治疗由情绪亢奋引起的眩晕、狂躁、癫痫等症状。三、怒克思:这是一种利用能够激怒人的事物抑制过度焦虑、恢复心脏和脾脏功能的方法,用于由过度焦虑导致的忧郁症、失眠症。四、思克恐:这是一种利用使人焦虑的事物抑制恐惧的方法,用于摆脱恐惧情绪。五、恐克喜:这是一种利用使人恐惧的事物收敛心力、抑制狂喜对心脏造成损害、恢复心脏功能的方法,常常用于治疗笑病,以及由狂喜导致的情绪紊乱。 怒伤肝,喜难过,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具体的分析的。中医上说肝主木,肝的在志为怒,心主火,在志为喜,脾主土,在志为思,肺主金,在志为忧,肾主水,在志为恐.#############################################过致病五志并七情,喜忧怒思恐;相克又相生,生克为平衡。 健康从心开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非常愉快的、娴静的心态,对身外的声色犬马、钱财名利不去过多地追求,我们的真气、正气就能很好地保护我们,也就是自调机能就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健康就有保证,我们就不会得病,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意思。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