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一、教育心理学1、桑代克著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进展的基础(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PS 饿猫迷笼实验)(二)最先提出迁移概念,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2、皮亚杰理论:(一)认知进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思维准备阶段(2~7 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思维阶段(7~11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抽象思维阶段(11~15 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3、埃里克森理论:人格进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热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角色感4、科尔伯格:道德进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处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马杰在 1962 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1)行为(Performance)A:阐述对象特点,说明具体行为,以便老师能观察学生。B:一般使用动宾结构短语(2)条件(Conditions)A: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B:条件包括:环境因素(老师、空间、光线等)、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信息因素等,(3)标准(Criteria)A: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B:标准是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6、布鲁纳(na)发(fa)现学习理论的要点:发现学习、语言学习、早期学习、学习过程、学习结构、内部动机、直觉思维、主动认知、信息提取。7、布鲁姆(mu):A:“教育目(mu)标分类理论":认知 6、情感 5、心因动作 4B:“掌握学习理论”(P192):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