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7—11—18作者简介:张刚 (1981— ),男,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张刚(安徽省宿州应用技术学校安徽省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摘要: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态演示作图,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深度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概念;指数函数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高中数学概念应充分暴露和揭示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自我建构概念,通过设置必要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认识更深入,对性质的把握更准确、认识更到位,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创设有效情境,揭示概念本源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教材往往以定义的形式直接给出,学生对于有些定义和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是比较困难的. 在当今“快餐文化”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是“掐头去尾烧中段”,很少让学生“细嚼慢咽”,从而导致学生概念不清、运用模糊. 如何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数学新概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 列举鲜活事例,建立概念学习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指数函数概念时,传统课堂往往是照本宣科,略举几例,便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这让学生感觉指数函数就是一种规定,进而教师指出几个注意事项,概念教学俨然演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判断模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解题训练后,几乎将基本概念全部抛诸脑后. 而学生后续的解题能力不足,以及思维出现的混乱大多是由于其对概念本质理解不深刻,浅尝辄止造成的.在学习指数函数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读过的国际象棋的故事,并思考下面的问题.问题1:将一张厚度为 0.12 毫米的白纸对折100次以后,其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认为有可能吗?已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 848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新意的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投入的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深、越广. 因此,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引入,适度建构并联系教材的“生长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感受概念,形成初步认识,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材料的深入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将数学概念的本源材料与学生的自我认知联系起来,促进数学概念的连贯性.2. 几何画板软件辅助计算,建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