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含义:在购置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西方经济学观点);商品互换过程中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马克思观点)。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3、价值尺度,当用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4、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的职能。5、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支付时的职能。6、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形态退出流通被储存起时的职能。 7、货币的形态:从历史的角度看,共存在过五种形态的货币,分别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8、实物货币(1)含义:金属货币出现之前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牛羊粮食皮革等)。(2)缺陷:A. 粗笨且易受损;B.不能分割;C.价值很低;D.质地不一。9、金属货币(1)含义:以金属为币值材料的货币(金银铜铁)(2)长处:A 价值较高;B 易分割;C 易于保留;D 便于携带。(3)缺陷:币值材料矿产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币值材料开采的不稳定性制约经济发展的需要。10、代用货币(1)含义:代表金属货币的货币(2)特点:金属货币做保证(3)长处:A 发行成本低 B 便于携带 C 减少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D 节省了金银(4) 缺陷:金银数量的有限性和交易无限扩大之间的矛盾。11、信用货币(1)含义 :脱离金属成为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2)产生的经济本源是只要发行数量控制得当人们就会对纸币有信心。(3)三种重要形态: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12、信用货币量层次的划分:(1)划分目的:不一样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一样,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对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划分的根据是流动性,即一种资产可以及时以恰当的价格转化为现实购置力的能力。(3)流动性的衡量原则,一是能否以便的自由兑换,二是转换过程中与否有损失。13、目前我国货币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银行的活期存款;(3)M2=M1+企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其他存款。14、货币制度:(1)含义:一种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的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 2)确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4)规定货币的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