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必考知识点第一篇 政治常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络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围 [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尔、原因与成果、也许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措施论的统一;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详细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给详细科学以世界观、措施论的指导,使之互相作用、互相增进。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 谁为第一性 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原则。哲学两大派别的主线区别。② 有无统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原则。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体现。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由此派生;极端主张:唯我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物质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或体现。万物皆备于我;吾心即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万物的尺度事在理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帝发明世界;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模仿的原型。②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 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 产生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足暴露; 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重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