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育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 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 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 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通过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却变瘪了? 通过老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再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