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研究》开题报告研究人员:李美茹王强华彭竹英白志军一、研究背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由于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自身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表现不佳。国外有关资料中把班级中这部分学生称作“灰色学生”;我国有人这样界定“中等生”:所谓中等生,是指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偏离自我,在单位教育教学群体中处于中间状态为特征的群体,更是实现单位教育教学体整体推进目标不可忽视的群体。我们永年县第十三中学,原是一所完全的乡镇中学,初中生源是按片招的,本片区的学生家长大多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实际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心理,又加上附近私立学校用优厚的奖金找走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导致进入起始年级各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是小学阶段的“中等生”,因此,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激发中等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率,逐步把“中等生”培养成“优等生”,这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学校已经尝试着力通过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提高从外部给学生以有效的学习环境,本课题则是通过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希望通过内外因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校办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真正培养出更多的积极,健康,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申请“怎样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进行研究。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经验,做成课题供别人参考。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近几年,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则涉及不广。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两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集中在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上。国内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是相关性质的研究,是从认知动机观的不同理论、概念出发探讨其对学业成就、成就动机等的影响,干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归因训练手段上,利用归因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这些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并且是结合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的。江鹏蔚在《今日教师》2010 年第 13 期发表论文《因材施教促进中等生转优》,论文通过分析中等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中等生转优学生创造良好的契机,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中等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方法促进其向优等生更快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