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进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进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制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制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制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二年以来,我们通过对本班幼儿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讨论,在转变以往老师示范或老师命题的基础下幼儿进行活动,使更多幼儿喜爱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加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欢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制造性的进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工作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