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租界对上海的影响 现在的上海,对全国的经济有非常大的辐射影响。假如追溯到近代时期,上海的影响力曾大到让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近代中国,来自浙江、江苏、广东、湖南等各地的著名人物,他们的革命活动、经济活动都与上海有关。 说起上海的近代史,离不开一个话题—-上海的租借史。提到上海租界,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打开国门的鸦片战争,想到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等等近代史上的灰暗记忆。上海租界就是在这样的灰暗的历史下产生的:它被迫开放,清政府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主权沦为空话. 但是,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教授也提到了上海租界的另一面:“上海租界,虽然是被迫开放的产物,却像一个被插入蚌贝的细核,孕育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熊教授认为,上海租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复杂的,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由浙江省社科联、钱江晚报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第 332 期浙江人文大讲堂,特别邀请了熊月之教授,和大家聊一聊上海租界的那些事儿,他为我们全方位解读了上海租界的影响。五口通商口岸,上海独占鳌头 上海由一个小县城逐渐进展,不断壮大成为世界大都市的过程,是从 1843年成为通商口岸开始的。 上海近代以前的城市范围,在今日的上海黄浦区内,假如看地图,便是由人民路、中华路围成的圆圈,那是上海县城。在老上海的北方,就是租界.上海租界开头是三个,后来合并成两个。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两个租界这个分界线在延安东路,以前叫洋泾浜,后来把小河填掉了,就是现在的延安东路。这条线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分界线。 公共租界是由英租界、美租界合并而成,在苏州河北面是美租界,苏州河南面是英租界,1863 年合并为英美租界,1899 年改为国际公共租界。上海租界的历史,是从 1845 年开始的,最早是英租界,然后是美租界、法租界,到 1943 年结束。租界一共存在了 98 年时间。 上海开埠是从五口通商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即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上海是在 1843 年开埠的,成为了通商口岸,在那以前,外国人不能在这里进行正式的中外贸易。 根据地理位置来讲,广州距离欧美最近,进展应该最快,但事实上上海成为了进展最快的一个口岸。从 1852 年以后,上海的进展一直远远领先其他城市,到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对外贸易一度占全国总额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