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总复习题及答案全套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阐明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爱好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认真。察,观看 9、仰头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快乐的模样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同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缘故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稚嫩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那个地点指癞蛤蟆与否恰当,什么缘故?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沉浸在他联想的境域之中,眼前实物差不多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专门好明白得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阐明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快乐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困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似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慧。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广阔,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状况。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