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基 本 要 求提出问题尝试从平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作出假设应用已经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也许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查性。制定计划确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品。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试验。实行计划进行观测、调查和试验。搜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体现、交流撰写探究汇报。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原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试验,使试验成果具有说服力。*对照试验:是指试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似。*试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尔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二、生物体的构造层次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种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测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整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一样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显微镜的使用的图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环节:①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种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测,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达对光成功。(光线局限性时用大光圈、凹面镜)③ 观测:把要观测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靠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步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渐渐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整,使物像愈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睁开)。运用显微镜观测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测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如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3)洋葱表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