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原理》期末复习考核方式:开卷 1、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2、鲶鱼效应3、上海印染工业公司的决策方法4、厨房失火5、李英的困惑6、王立峰的授权计划7、让班组做主8、飞跃自行车厂的困境9、贾厂长的管理模式10、成荣的授权计划11、东方电力公司的计划工作12、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13、西湖公司的控制系统14、美华公司的职工管理制度15、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16、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导学》98 页)17、学习型组织问题18、麦当劳对人的管理19、科宁公司的决策20、陈华的困惑1、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禹州市建筑卫生陶瓷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1995 年停产近一年,亏损 250 万元,濒临倒闭。1996 年初,郑丙坤出任厂长。面对停水、停电、停工资的严重局面,郑丙坤仔细分析了厂情,果断决策:治厂先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把课室及分厂的管理人员减掉 3/4,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形成一人多用、一专多能的治厂队伍。郑丙坤还在全厂推行了“一厂多制"的经营方式:对生产主导产品的一、二分厂,实行“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财务)的管理方法;对墙地砖分厂实行股份制改造;对特种耐火材料厂实行租赁承包。改制后的企业向开足马力的列车急速运行,逐渐显示了规模跟不上市场的劣势 ,从而严重束缚了企业的进展.有人主张贪大求洋,贷巨款上大项目;有人建议投资上千万元再建一条大规模的辊道窑生产线,显示一下新班子的政绩.郑丙坤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议,果断决定将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差的 86 米明焰煤烧隧道窑扒掉,建成98 米隔焰煤烧隧道,并对一分厂的两条老窑进行了技术改造,结果仅花费不足 200 万元,便使其生产能力体高了一倍。目前该厂已形成年产 80 万件卫生瓷、20 万平方米墙地砖、5000 吨特种耐火材料三大系列 200 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1996 年,国内生产厂家纷纷上高档卫生瓷,内外也有不少人建议郑丙坤赶上“潮流”。对此,郑丙坤没有盲目决策,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行情,经过仔细调查论证,认为中低档次的国内市场潜力很大,一味上高档卫生瓷不符合国情。于是经过市场考察,该厂新上了 20 多个中低档卫生瓷产品,这些产品一投入市场便成了紧俏货。目前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已提高到 60%以上。与禹州市建筑卫生陶瓷厂形成鲜亮对比的是河南省洁达陶瓷公司.20 世纪 90 年代,该公司曾是全省建材行业三面红旗之一.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