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对电力系统各种短路现象的认识;2、掌握各种短路故障的电压电流分布特点;3、分析比较仿真运算与手动运算的区别;二、实验内容1.各种短路电流实验,观察比较各种短路时的三相电流、三相电压;2.归纳总结各种短路的特点3.仿真运算与手动运算的比较分析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辐射形网络主接线系统的建立输入参数(系统图如下):额定电压:220KV;负荷 F1:100+j42MVA;负荷处母线电压:17。25V;变压器B1:Un=360MVA,变比=18/242,Uk%=14。3%,Pk=230KW,P0=150KW,I0/In=1%;变压器B2:Un=360MVA,变比=220/18,Uk%=14。3%,Pk=230KW,P0=150KW,I0/In=1%;线路 L1、L2:长度:100km,电阻:0。04Ω/km,电抗:0.3256Ω/km。发电机:按汽轮机默认参数辐射形网络主接线图建立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系统元件参数。2.短路实验波形分析 利用已建立系统,在 L2 线路上进行故障点设置,当故障距离为 80%时,分别完成以下内容(记录波形长度最少为故障前 2 周期,故障后 5 周期):(1)设置故障类型为“单相接地短路”,运行仿真,在输出图页上观察记录线路始端 CT 和 CVT 的波形;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故障的设置:电压、电流互感器输出波形(A、B、C 三相的二次侧电压、电流): 设置故障点出现时间为 0.5s,故障时间为 0。01s。由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来,在还未出现故障之前,电压波形为正弦波形.而在 1s 时刻出现了故障,此时 A 相电压突然下降,且波动比较大.这对电力系统是相当不利的。且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来,故障线路的点电压下降比较明显,而非故障线路电压下降缓慢一点,没有故障线路那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两条线路是并联的,这样就会对另一条非故障线路有一定的影响。在故障刚消除的时候,又有一个较大的冲击电压,这是由于相当于刚接上一个电源,所以就有一个较大的冲击电压。在电压恢复前几个周期,电压波形有很大的纹波。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来,在故障前,A 相电流根据正弦波形进行运行。而在故障的时候,A 相电流突然增加,且可以看出来,在故障刚开始时的纹波比较大,这时由于刚发生故障时,有一些非周期重量.周期重量依旧呈正弦波形.而过了一定时间之后,波形开始稳定。且在刚开始时,有一个较大的冲击电流。在故障消除了,电流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且在刚稳定的前两个周期电流波形上也有很大的纹波电流.这与理论相差不多.(2)设置故障类型为“两相相间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