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水工程的文化内涵 作者:尉天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4-4-19 (工程思辨) 水文化是近年来文化领域一个新的讨论热点。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孕育者,世界著名的几大文明都诞生在河流的摇篮里.在人类早期文明中,曾经没有石油、煤炭、电力,甚至没有钢铁,但始终与水密切相连。自然状态的水并不能形成文化,与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才能产生文化。所谓水文化,就是人类在与水发生联系的各种活动(用水、治水、管水、观水、爱水、护水等)中制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和文化规律,是以水为轴心而形成的文化集合体。根据广义文化的层次划分,水文化也可以分为器物层面的文化、行为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在人类的实践生活中,水文化不是孤立的、抽象的概念,它总是通过具体的载体而体现出来。 人是水文化的主体,人类的水事活动是水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人类早期是逐水草而居,以后进展到主动追求以水为人类兴利造福。水工程就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为兴利避害而制造出来的物质实体,通常也称为水利工程,是政治、经济和社会进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生产进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体现了工程组织者和参加者的知识、观念、思想、智慧,标志着人水关系中人的主导性和制造性。因此,古今著名的水工程不仅是可视可触的物质文明,还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指出:“水既有自然属性,又有文化属性.然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水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它的文化属性.”① 因此,关注和发掘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当前水利事业的文化品位,促进人水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适时而重要的社会价值. 我国古今水工程数量甚多,不能一一论及。以下选取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水工程,对其文化底蕴略做阐述.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肇始于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挖的邗沟,隋代完成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唐宋时期极为兴盛,元代截弯取直,形成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至今已有近2500 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对经济进展、国家统一都起过巨大作用.从文化角度看,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文化沟通,增强了民族文化融合,也带动了运河文化的进展。一座座城市在运河沿岸兴起、繁荣,形成了沿河城市带,一处处古迹及艺术珍品至今仍栩栩生辉,无数文人墨客为大运河留下了传世杰作.假如说万里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