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中小企业经营困境的成因。新冠疫情爆发期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源于生产中断;而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则来自于商品需求的下降。对于生产中断,租金减免、信贷支持、降低社保缴费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措施对于需求下降无能为力,扩大商品需求的有效措施是通过减税降费来激活国内需求。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企业;市场需求;拉弗曲线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 ,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 50%的税收,60%的 GDP 以及 70%的技术创新,同时提供了 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整个经济活动按下了暂停键,扰乱了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商品销售等环节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的企业甚至濒临破产倒闭。疫情之下,67.7%的企业营业收入减少; 86.2%的企业账上资金无法支撑3 个月以上;33.7%的企业资金支撑不到 1 个月;21.6%的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只有 9.9%的企业反映可以支撑半年以上。[1]中小企业处境的艰难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致使我国 1 季度的GDP 增速同比下滑 6.8%,这是近 20 年以来的最低值,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失业率从 1 月份的5.3%上升到 4 月份的 6.0%[2]。因而,分析中小企业经营困境的成因,并探究应对之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不仅对拯救中小企业、提升市场活力,而且对缓解我国就业市场压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企业生产经营的理论模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使用土地(Q)、劳动(L)、资本(K)和技术(A)等各种生产要素来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利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活动的最小单元。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写成:Y=Af(Q,L,K),其中:Y 代表产量,A 代表技术, Q 代表土地,L 代表劳动,K 代表资本,f()是企业的生产函数。企业生产的商品,通过产品市场的交易实现收入,所以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不仅包括商品的生产还包括商品的销售,具体流程可以用图 1[3]来说明:1图 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