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分析(2024-02-25 19:58:29) 转载标签: 财经分类:学业有时案例一 日本尼西奇公司在战后初期,仅有三十余名职工,生产雨衣、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制品,订货不足,经营不稳,企业有朝不保夕之感。公司董事长多川博从人口普查中得知,日本每年大约出生 250 万婴儿,假如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 500 万条,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尿布市场.多川博决心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把尼西奇公司变成尿布专业公司,集中力量,创立名牌,成了“尿布大王”。资本仅 1 亿日元,年销售额却高达 70亿日元。 分析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其所做出的决策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的未来。日本尼西奇公司恰是在关键的时刻,把握住了时机,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才能把企业从濒临倒闭建设成今日的辉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决策的重要性。取得经营决策成功,可以使企业避开倒闭的危险,转败为胜。假如企业长期传统产品去打天下,势必潜藏着停产倒闭的危险,因为市场是多变的,人们的需要也是多变的,这就要求企业家常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决策新产品的开发。这种决策一旦成功,会使处于“山穷水尽”状况的企业顿感“柳暗花明”。 案例二 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给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常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来剥削员工。 分析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制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舞相结合。 案例三 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酷爱读书,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总要推举给员工。一次,某杂志“名牌列传"专栏刊载的一篇文章《“同仁”最是真》引起他的共鸣,郑总一连在十五处文字下划了着重号.这些内容集中反映在:做精品要严格法律规范,精益求精;做事要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做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