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讨论》 讨论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中央教科所曾对我国众多企事业单位调查讨论后指出: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仅只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证书,更看重的是学生个体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与职业精神(或者指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即较高的职业素养。 2.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纵深推动。我校所处三峡库区,现代服务业正迅猛进展,需要大量的新型劳动者,从而企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在个人基本素养方面,企业希望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2)在基本职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在职业精神方面,用人单位尤其希望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 3.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办学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尤其在新形势下,学校紧跟经济进展步伐,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教学。近年来,我校增设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经济进展的专业,如汽修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等。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已为企业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技能的有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的业务和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员。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有的好高骛远,看不起一般的产业工人,看不上当地小企业,向往大城市;还有只是想学点技术混口饭吃,缺少远大的职业理想;有的干脆混张文凭,不思进取,文化课学习不仔细,专业学习怕吃苦,动手能力差。一些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往往只讲究工资待遇,稍不如意就频频“跳槽”。还有的则适应不了单位严格的劳动纪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为企业所不容,造成一方面企业需要一线产业工人,而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感到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教育部关于《关于全面推动素养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养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育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育能为经济进展服务的高素养劳动者。所以我们培育的学生,应不仅能够迅速就业,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有着宽阔的进展空间。从客观上要求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使学生以优良的素养和职业能力确保就业成功率与优质就业率,正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本课题的探究和讨论。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以教育部《关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