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24 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 10%-30%。诊断参照 2024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一、中医治疗(一)中经络1、风痰瘀阻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 15 克,天麻 20 克,钩藤(后下)30 克,怀牛膝 12 克,白附子 5 克,白蒺藜 15 克,僵蚕 20 克,陈皮 9 克,全蝎 5g,菖蒲 12 克,桃仁 15 克,胆星 9 克,生甘草 6 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 15 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 克,浙贝 12 克,竹沥 12 克,天竺黄 6 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 12 克,当归 20 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 12 克,夏枯草 9 克.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 克,每日3 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 15—2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点.每日一次。2、风阳上扰证症状:头晕头痛, 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 12 克,钩藤后下15 克,石决明 15克,栀子 12 克,怀牛膝 12 克,杜仲 12 克,桑寄生 12 克,黄芩 9 克,茯神 12 克,益母草 15 克,菊花 9 克.恶心、呕吐:加胆星 6 克、郁金 12 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 3 克冲、夏枯草 6 克。痰热较重:胆星 6 克、竹沥 12 克,大贝母 12 克,天竺黄 9 克。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