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蓄水池工程A 施工工艺流程场地清理→测量定位、放线→基坑、排水沟开挖→预制桩桩头处理→混凝土垫层→底板及折高部分砼浇筑→池壁及进水堰清水池顶板折高部分浇筑(沉淀池底板)→池壁及柱子浇筑→池体附属建筑物施工→进出水管安装→满水试验→四周回填土→作散水坡及栏杆.B 施工测量本项目工艺结构复杂,尤其是几何尺寸和进水、出水、池底标高误差要求特别严格,必须控制在误差要求之内,力争误差为零,以保证工艺设备的正常安装和运行。为此,我们配备多名专业测量工程师和先进的测量仪器,采纳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建立高精度测量控制网络,确保其平面位置和标高控制在精度范围内。根据我单位设立的测控网将坐标点用经纬仪放出四个角的坐标,放出结构轴线,形成控制网.标高测量采纳往返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上部结构轴线及垂直度控制采纳天顶法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按国家标准 TJ-26—78《工程测量法律规范》(试行)中二级导线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的各项规定办理。各项工作的平面、高程定位测量必须引用两处以上的施工控制桩,并应闭合,以免错误,其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要求.平面施工测量:根据测绘部门建立的平面测控网及施工平面图,用全站仪放出沉淀池平面图上的坐标点,根据这两个点侧放出该池的另外两个角点并放出沉淀池的中线,根据此中线进行放线。高程测量:根据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将高程引测至工程周边的控制点上,将此基准点作为日后施工时标高的测量依据,此临时基准点应不宜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不影响通视,且不会发生沉降为设置原则.控制网点的布设要避开施工道路及厂区工艺管线。对控制网点每二到三个月请测绘局测绘人员进行校核,发现偏差,及时调整.以防止由于标桩沉降而引起的误差。C 基槽开挖本单体土方开挖深度在四米左右,且基坑底标高处在淤泥质粘土层,基坑开挖后的边坡稳定成为重中之重,考虑到淤泥质粘土中使用轻型井效果不明显,钢板桩无法形成封闭的情况下采纳大开挖,按 1:1。5 放坡形成自然坡,开挖断面。施工排水:开挖过程中主要采纳明渠排水,在坡顶筑土防止地表明水进入沟槽。在坡脚位置设置 30 厘米宽的明沟进行排水。每隔 30 米设轩一集水坑,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外,确保基坑内不积水.D 垫层施工碎石、混凝土垫层施工:基坑开挖完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碎石、底板垫层施工。底板垫层混凝土采纳商品混凝土。施工前由实验室确定其配比.垫层采纳普通硅酸盐水泥。E 钢筋施工钢筋配置和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