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中刚与柔的关系摘要: 过去以制度为主的刚性管理已经暴露出非常多的不足,当代的管理学家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总结出以人性为主的柔性管理方法,并在应用中显示出了优势。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注重协调制度与人本的平衡,寻找刚柔相济的管理方法.正文:20 世纪初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通过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替代了陈旧的经验管理方法。在理论的实践中,管理者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标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在中国,这种刚性的制度化管理较早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法家思想。当时的发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人性是自私的,是就利去害的,极力主张:君主圣明的国家,没有书本文章,只把法律作为教科书;没有古代圣王的教训,任用官吏作为老师.从而,他把法治强调到了绝对化的程度。他力主法律不偏袒权贵,奖赏功劳的时候,对普通人也不遗漏,达到法令面前人人平等。他提出了封建“三纲”的萌芽思想:臣服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这三方面的关系正当,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这三方面的关系颠倒,就会天下大乱。他还告诫君主,可以没有仁爱之心,但一定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威严、权势;他举例说,假如尧、舜没有权势,不能治理三个百姓.在现代管理理论进展过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刚性的管理理论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近二三十年的进展中,单纯的刚性管理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甚至已经酿成“富士康××连跳”的惨剧。当代的管理学家们已经认识到,不能将人单纯作为“经济人"来讨论,而忽视了作为“社会人”的重要特征;管理也不能单纯依靠刚性方法来实现,而要与柔性方法相结合由此,人们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和谐文化推行柔性管理。相对于法家,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德的本性。孔孟的人性善假设,奠定了儒家柔性化管理思想的基础,所谓柔性化的管理,就是多实行启发、诱导,并通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影响部属,感召部属。正像孔子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还要求管理者“其身正",部属就“不令而行”;相反,“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因此,儒家式的管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治国。有人因此提出“安和乐利”的管理模式:“安”就是求得安稳,是要企业全体员工安稳,达到“安无倾"的境界;“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