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泊头市齐桥学区五军寨小学 潘蕊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 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 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 P67-68 页)。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进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 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沟通信息相结合,不断进展学生的数感。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 100 扩展到 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三、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 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培育。四、教学依据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量;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五、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2、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 1000 以内的数,逐步进展学生的数感。3、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六、教学方法1、动手操作,引导探究,发现规律。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七、教学重点理解计数单位千和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八、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估量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