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法在窒息复苏培训的运用 根据“积分测评表”的评分标准,产儿科医生操作考核满分38 分,合格 32 分;助产士操作考核满分 30 分,合格 24 分。③制订详细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方法、形式、内容、时间安排、设备、地点等。④购置和更新培训器材。购置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喉镜、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负压吸引器及吸管、输氧设备等器材。⑤制订培训目标。通过培训达到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和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组建由产科主任为组长,获得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合格证书的产科医师、儿科医师、产房助产士护士长为组员的并担任授课老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小组,实行培训考核责任制,产房助产士护士长全面负责监管整个培训过程。采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和情景模拟结合的方式,根据总体目标进行培训。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第 5 版)[2]中译本(NRP)为培训资料,设置第一章:概述和复苏原理;第七章:特别情况;第九章:伦理道德和临终关怀为熟悉内容;其余章节包括:复苏的最初步骤;正压人工呼吸应用;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药物及早产儿复苏为掌握内容,以 PPT 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及情景模拟法进行急救技能培训[5]。学员观看各项操作的演示图片,授课老师示范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单个操作,再演示复苏配合要领,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复苏成功率。然后由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各 1 名组成复苏小组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并进行角色互换,直至每位学员均熟练掌握为止。因为培训对象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好并不能说明其操作能力强,因此在培训中我们实行增加操作练习机会来提高培训质量[6]。同时强调操作中时间的紧迫性和小组协作的重要性,这种紧迫性是指在复苏操作中分秒必争,任何操作均以“秒”来计算时间,例如复苏程序中第一步要求用 3~5s 快速评估,喉镜气管插管时间不能超过 20s 等[7];小组协作性体现在复苏时做到分工有序和配合默契,这样才能在实战中获得成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后,对各小组人员进行考核,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然后由考核老师进行总结,及时反馈存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使每位学员均能掌握完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技能,同时调查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培训结束后对每位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进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