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 30 例急诊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参照组以及实行 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参照组,各 15 例。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管理,对急诊患者行 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PDCA 循环管理模式;急诊;常规护理管理;抢救成功率 相对于医院中的一般科室而言,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相对较为特别,一般都是病情危险、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等患者[1]。所以,急诊科护理工作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急抢救理质量,还需要控制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增加了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难度性[3]。有报道指出,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价值明显,对于改善急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诊科收治治疗的 30 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管理,总结 PDCA 循环管理模式价值。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把资料 选择我院 2024 年 1 月~2024 年 5 月急诊科收治的 30 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 15 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 20 例、10 例;患者年龄在 18 岁以上,年龄均值(45.0±5.0)岁。将 30 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本组 15 例急诊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即遵循医院制定的护理制度完成护理干预工作。实验组:本组 15 例急诊患者行PDCA 循环管理模式。首先,制定护理干估计划。科室领导要为急诊科室相关工作人员安排培训,并根据护理工作需求组间护理团队,对小组内成员的工作责任进行划分,并对护理质量以及现状进行评估。在综合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制定护理干预内容。另外,完善考核制度。其次,实施护理干估计划。护理组长要对护理项目的制定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当问题进行管理,保证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都能主动参加到护理工作执行过程中。再次,护理工作检查。小组组长要对科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固定检查,对于问题加以纠正,并分析现行护理工作中的漏洞,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最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