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在产品设计的可能性 一、认识“痕迹” (一)痕迹的传统意义。痕迹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①物体留下的印儿②残存的迹象;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指事物经过后,可察觉的形影或印迹。如:航船的航迹;走路的足迹;树枝的划痕。痕迹体现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在心理学和侦查等领域起到了帮助作用,如现场勘测、法医鉴定等手段离不开其帮助。这些痕迹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被运用在设计领域中。(二)“痕迹”的设计学意义。随着使用条件、方法、环境等不同,人与物的互动可能会形成一种或多种不同痕迹。一些其实也属于痕迹的东西,没有被定义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本文将引入一种“心理的痕迹”,它主要指适应、陪伴、回忆、信仰等与情感角色相关的感性因素或心理活动。笔者用以下几个大家较为熟知的例子来简述“心理的痕迹”的作用:1.中西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受汗液和空气等的影响,银器随着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机械性损伤和包浆,使银器呈现出一种古董般的韵味,增加银器的艺术魅力。使用时间和环境不同、银器的不同所产生的色泽也会有所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包浆的银器通常要比没有包浆的有所升值,包浆内在的本质其实是生命的升华,是一种人生的感悟。2.中西方也都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对皮具的使用,至今仍有各种美观并且有用的皮具深受大家喜爱。皮革会随使用变色、变软、出现划痕,甚至破损。然而这是它默默陪伴你、守护你的方式。随着使用,可以感受它带来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感。3.牛仔裤原是 19 世纪 50 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热”的工作服,在它被使用的 100 多年里,出现过许多风潮。其中一些元素其实本是劳动者在劳动时日积月累关节弯曲磨出的痕迹及破损,现在的流行为了追求最初磨痕效果制作出了洗水效果,破洞牛仔裤则是将这些“痕迹”放大,并逐渐成为了流行趋势。(三)“痕迹”的本质。“痕迹”的产生源于人对物品触摸的本能。宝宝在长大过程中通过各种行为,来制造和感受“痕迹”。日本东京大学讨论生院教育学讨论科教授佐佐木正人曾说到,“在小孩长大的过程,有段时间会把纸捏得皱皱的,或是放到嘴里玩;也就是享受表面本身,开始乐于探究物品。然后就开始手指画画涂鸦,每个小孩一定会经过这个过程。而涂鸦到底是在做什么,其实就是乐在痕迹之中;开始对自己的手可以留下痕迹产生兴趣,而非手可以处理什么,行为的痕迹就这样伴随着每个人长大”。 二、设计角度看“痕迹” 人与物经过一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