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第 1 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对原始地球状况下生命起源的想象和分析能力。 3.通过米勒模拟实验推测生命起源的能力。 4.对生命起源的关注和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难)教学方法与手段:课件辅助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宇宙与人》科教专题观看,思疑。利用视频播放,激发学片段。地球大约是在 46 亿年前形成的,地球上生探究的兴趣。原本没有生命,可是现在有至少 200 多万种生物。那么,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播放课件】展示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观看,了解。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介绍引起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关注和兴趣。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宇生论4.化学进化说【播放课件】展示“原始地球景观”的动画及认真观察后,分析回答 : 由 水 蒸 气 、 甲烷、氨、氢气等组成的。培育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片。思考:1.原始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地球上大气的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游离的氧。 2.原始生命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原始海洋在生命的起源中起了什么作用?物 质 条 件 : 原 始 大气 , 能 量 条 件 : 高温 、 紫 外 线 、 雷 电等,场所条件: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播放课件】展示米勒模拟实验的动画演示认真观察后,分析回答:物质条件、能量条件和场所条件。利用动画演示,培育学生的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思考:1.米勒的实验装置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环境中的哪些生命起源的条件? 2.用你的方式叙述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可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简单的有机物。 3.现在的地球上还会有原始生命产生吗?不会。不具备原始地为什么?球环境条件。【课堂训练】见同步练习中相应的内容。做 题 , 并 听 老 师 讲解。【课堂作业】见同步练习中剩余内容。授后小记: 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设,应在课前督促学生完成相关资料的查找工作。这样,在学生课堂沟通过程中,不至于仅有少数同学在发言。 授课日期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