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案_第1页
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案_第2页
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案_第3页
3/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要求: 1、培育热爱大自然,追求新奇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比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比的结构特点与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漂亮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省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原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原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① 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城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1 (二)初读课文(25’) 1、全文共 24 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假如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爱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事情说,但要求说出趣在何处。) (生答略) 2、花 5 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请同学上讲台沟通,注意: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 (三)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容。(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