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_第1页
1/40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_第2页
2/40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_第3页
3/40
发酵工艺学传统发酵食品的进展趋势菌种纯化发酵菌种的生物技术改造生产的法律规范化、规模化1、 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采纳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多菌种混合发酵,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 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 72 味中药。多为固态发酵:醅、醪。2、 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P7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 、山梨酸钠,丙酸)。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 其产酶能力较强。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酱油生产中对曲霉菌株的要求1 产生酶系全,酶活力高2 不产生黄曲霉毒素3 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抗杂菌能力强4 酿造出的酱油风味好3、 酱油发酵剂: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发酵前温度较低,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55~60)℃ 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 (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 其产酶能力较强。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酱油发酵醪液的初始 pH 值一般为 6.5-7.0, 由于蛋白质被酶降解成氨基酸和低肽以及乳酸菌的发酵,pH 会迅速降低。酱油醪中的主要乳酸菌为酱油足球菌、大豆足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假如 pH 低于 5.5-5.0,这些菌生长将逐渐趋缓。在酱油醪中主要发酵酵母的耐渗透压酵母,在18% 的盐溶液中最适 pH 为 4.0-5.0。因此当醪液的 pH 降至 5.5-5.0 时,酵母发酵取代乳酸发酵。当 pH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