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人才培育机制改革探讨 摘要:在互联网保险快速进展,以及新“国十条”颁布的背景下,我国财经类院校保险专业人才的教育面临着人才培育难以与社会需求良性对接,供需之间存在错位矛盾的局面。本文以培育国际化、高素养、应用复合型的保险专业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置、人才培育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保险专业人才培育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深度的发掘和积极的探究,构建个性化且具有鲜亮学科特色的财经类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育机制。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互联网保险;保险专业;人才培育 一、引言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内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保险业进展开始呈现出国际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保险业的就业结构调整加快,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保险业迫切需要通过大力进展保险领域的高等教育,迅速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进展和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充实和壮大现有保险从业人员队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将具有更为宽阔的进展前景,迎来高速进展的阶段。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及快速进展,以及新”国十条”的颁布,使得原来的保险学专业人才的培育方案和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人才培育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供需之间存在错位矛盾。与此同时,保险学专业建设也是财经类院校长期进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更是财经类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且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关键因素所在。所以,保险学专业人才的培育关系到财经类院校人才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构建。因此,本文着力于探讨财经类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和改革内容。 二、合理设置保险专业课程结构 保险是一门涉及多个知识领域的学科,对每一险种的开发都不能脱离相关行业、专业而孤立进行。保险专业课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穿插其他学科知识,应注意将这些知识与保险理论相融合,给学生传授整体性的知识,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保险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所以专业的开设涉及广泛,包含保险、营销、管理、金融、会计、心理等。应多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从专业角度出发,完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框架。瞄准保险行业进展的新要求,根据学生的自我进展定位,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多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难易有别、选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