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老师的创新素养 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老师要有创新素养。在分析创新教育对老师创新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师创新素养的几个培育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养老师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育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现代素养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制造性思维为桥梁,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养基础。 老师素养是老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老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老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育离不开老师。老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育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老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制造能力。因此,老师素养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老师素养的核心。 1 创新教育对老师创新素养的要求 1.1 观念创新 更新观念是老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已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制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高校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1.1.1 以人为本,进展学生个性 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培育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进展,并把这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本质是服务”,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是制造性进展的依据,没有个性难以培育制造性。因此,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进展,重视个性进展,强调个性教育。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从学生差异入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