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在“新农村建设”出台后,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调研也开始重视。中国学者也关注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供给主体和供给体系。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型城镇化下、供给侧改革基础等政策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也才开始出现。1.2.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方面的研究林万龙指出[1],按照公共产品供给的对象和范围可划分城市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产品。而农村公共产品是特指在农村提供的产品,以及许多农村居民自愿提供的供本村村民耗用的公共产品等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公共产品概念)李伟萍、祝坤等认为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最直接的提供者,要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提供更好的方案[2]学者肖鹏则认为政府应该是这其中的主要参与者,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和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的。[3](供给主体)1.2.2 国外研究现状发达国家的乡村经济都相对发达,因此国外学者研究更多的是公共产品理论以及供给主体方面的内容。尽管如此,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类似与新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方面的观点皆为该话题的钻研研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2.2.1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萨缪尔森最先提出公共产品概念,他认为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的公共资源,它并不会因为每个个体对这种物品或劳务进行了消费,进而他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就无法满足。 [4]根据公共物品的不同特征,Buchanan 分为三类:纯公共物品、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5]他的分法比较经典。(公共产品概念)在上世纪 70 年代之前,国外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者已经进行了良多的研究,并且国外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研究通常与政府密切联系。[6]Adam Simy 认为,公共事务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事务:第一是保护社会不被其他独立的社会压迫;第二是尽量地保护社会中的个人,让其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犯或迫害,即要设立考证的司法机关;第三是修建和维护部份公用事业和部份公共设施”。在他看来,政府对某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必不可少。[7](供给主体)1.2.2.2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方面的研究西方国家在公共产品实践方面重点强调村民所需,农民的想法是供给方向的准确性的重要标准。Tufter 对该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物品支出、价格变动和需求弹性两个方面。1.3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以现状出发,接着发现问题,继而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也以石家寨村为个例也反映当下我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