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态农业构建重点 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漫长的进展历程。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且进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许多专家指出,生态农业不仅高度地涵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可以说这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是人类长期追求的一种最为理想的农业。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土壤学家 W.Albreche 于 1970 年提出来的,1981 年美国农学家 M.WoIthington 将其定义为,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 在随后的进展中,世界各国关于生态农业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称为有机农业或自然农业,有的称为生物农业或无公害农业,还有的称为持续农业等。虽然名称各异,但内涵却是一样的。都是主张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或基因工程技术的生产体系,施用有机肥或长效肥,采纳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更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基本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特质,笔者认为,生态农业就是在干净土地上,用干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干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进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生产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展。这种生态农业既继承了传统农业中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机械农业”高产高效的双重特点,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石油农业”、“机械农业”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环境的缺点,是一种避开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的现代农业进展的捷径,代表了未来农业经济进展的方向。 我国的生态农业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与其他类型的替代农业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农业进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数量安全);第二阶段是满足相对富裕(质量安全);第三阶段是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环境资源安全、产品高质高效)。中国农业处于第二阶段。它产生的背景、出发点和目标不同,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是针对石油业所带来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