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教育理念的特征及其当代教育作用论文 关键词: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摘要: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之一的墨家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奇葩。在墨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职业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其对科学和技术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育等,都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墨子(公元前 aso-一公元前 389 年)名翟,战国初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科技教育理论与实践达到了同时代世界的最高水平。他原来师从儒学,但讨厌其重礼厚葬的繁文褥节,便创办了墨学,成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截然不同,最突出是把儒家不屑一顾的技术教育,包括自然科学和劳动技能等教育内容倍加重视和推崇。墨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儒家并称“显学”,其职业教育思想独树一帜。今日,深人讨论墨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进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墨子所处的战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转变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熟,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的进展,手工业、商业繁荣,产品极大丰富,生产力迅速上升。这样就把更多的人从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脑力劳动,从而制造更丰裕的科学、文化、思想成果。同时,战国初期又是一个动荡的变革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和新兴的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复杂,除战争外,还竞相养士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学者和派别,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学术繁荣局面。 二、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简述 (一》培育‘.兼士”的教育目的 基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墨家的教育目的是要培育“兼士”或“贤士”,进而实现贤人政治或仁政德治。对于“兼士”的标准,墨子提出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要具有深厚的道德品质,能言善辩的辩论技能和广博熟练的知识技能。道德培育尤甚,使兼士能“爱无差等”,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不分彼此亲疏、贫富、贵贱,都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埋葬之。”(僵子·兼爱下》)辩论技能的培育是为了能让兼士去社会上推行“兼爱”的主张;知识技能的培育是让“兼士”投人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有兴利除害的能力。墨子常常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门徒大多出身于“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