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 2024 年 7 月~2024 年 5 月期间,选取急诊科患者 70 例,随机划分成 2 组,对比组进行急诊分诊常规护理,讨论组进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各组 35 例患者,对比 2 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低于讨论组,对比组风险事件34.2%,护患纠纷 40%,讨论组风险事件 5.7%,护患纠纷 2.8%,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急诊护理质量;满意度 在急诊科中,因患者工作量大与繁琐等特点,极易发生同时就诊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预见性,尽量预防护理风险。所以,在急诊科患者护理管理期间,科学分诊模式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尽早安排重症患者,以提高护理效果[1]。在医学持续进展下,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关注重点,可以减少接诊期间发生突发事件等,以符合患者和家属需求,改善护患关系状态。本文以 70 例患者为对象,重点讨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在 2024 年 7 月~2024 年 5 月期间,选取急诊科患者 70 例,随机划分成 2 组,即对比组、讨论组,各组 35 例患者。对比组中,18 例男性,17 例女性,最小 24 岁,最大 46 岁,平均年龄(35±11)岁,小学学历 8 例,初中学历 12 例,高中学历 4例,大学以上学历 11 例。讨论组中,19 例男性,16 例女性,最小25 岁,最大 48 岁,平均年龄(36.5±11.5)岁,小学学历 6 例,初中学历 13 例,高中学历 7 例,大学以上学历 9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1.2.1 对比组。向患者展开急诊分诊常规护理,详细包括:(1)分诊护士根据个人经验和患者临床症状评估病情,加强沟通沟通。(2)分诊护士需要全面收集病情信息和生命体征,以便于进行针对性处理。(3)根据患者初步病情和体检接诊等进行相应指导。(4)全面观察候诊患者状况,假如出现异常及时予以抢救。1.2.2 讨论组。为此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其中,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急诊科环境。首先需要确定急诊区域、门诊,设置警示标志可以预防患者混乱。在急诊科中,通常存在许多诊室与功能区,对各区域设置明显标识。各诊室与功能区均需要确定区域作用、注意事项,对其进行醒目标识,明确其分诊流程示意图。与此同时,加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