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展历程与现状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定额和工程量清单两种计价模式并存。定额计价模式是我国传统的量价合一的工程计价模式,这种计价模式已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使用了几十年,该计价模式快捷方便,在一定围还会长期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于 2024 年在我国推广应用,是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主要应用于工程招标阶段。工程量计价模式已成为一种主流,但目前该计价模式在我国的进展还存在着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来解决。关键词:工程量清单;定额;问题;措施一、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的历史必定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计价制度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地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将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更加合理地利用,成为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此时的中国地工程造价管理体现出以下特点: (1)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是工程项目的惟一投资主体; (2)建筑业不是生产部门,而是消费部门; (3)工程造价管理被简单地理解为投资的节约。 在这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下,中国地引进了前联的一套定额计价制度。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根据事先编制好的国家统一颁发的各项工程建设定额标准进行计价,体现了政府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由于中国地长期“管制价格”影响,各种建设要素(例如人工、材料、机械等)的价格长期保持固定不变。因此要素价格和消耗量标准被长期固定下来,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颁布,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1]。1.2 市场经济体制下计价模式的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伴随我国建设市场的不断改革而产生和进展起来的,我国推行的计价模式经历了从定额计价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2]。定额计价制度从产生到完善的数十年中,对中国地的工程造价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政府进行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是随着中国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定额计价制度受到了冲击 [3]。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开始,建设要素市场的放开,各种建筑材料不再统购统销,随之人力、机械市场等也逐步放开,导致了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要素价格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上下浮动。而定额的编制和颁布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定额中所提供的要素价格资料总是与市场实际价格不相符合。可见,根据统一定额计算出的工程造价已经不能很好的实现投资控制的目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