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产业教学模式讨论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展,我国新媒体产业进入 2.0 时代。数字时代的进展,对我国新媒体人才的教育和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开设新媒体产业课程应顺应国家文化进展战略,为新媒体企业提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相较于传统的媒体行业,新媒体产业课程以技术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具有跨专业、跨学科、实践性强等特征。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探究与新媒体密切关联的“核心”内容,如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涉猎与产业和管理“相关”的内容,如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消费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甚至还需要一些工具性的学科知识,如“统计学”“设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但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产业基本概念、框架、案例,而且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相关软件,如 Photoshop、Premiere、AE、3DMax 等图像、视频的处理和制作,新媒介经营、运营与管理软件的使用技能等。这些需求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展方向———“培育、生产、服务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理念相契合。 一、讨论背景 (一)国内外《新媒体课程》教学讨论成果我国新媒体课程讨论肇始于 21 世纪初。以“新媒体课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最早的讨论是 2024 年杨金花、任戬等发表在《电影评介》上的《新媒体艺术课程设置》。自 2024 年至今,10 年来相关讨论成果呈现几何倍数激增。截至 2024 年 12 月,论文总数达到 283 篇,内容涉及到新媒体课程设置、新媒体教学改革、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渤海大学学报二○一八年第二期术等多个讨论领域。这主要得益于社会和企业对新媒体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高校及时开设新媒体课程。然而,该领域的核心论文数量却很少,只有 29 篇,其中 CSSCI 类论文只有 16 篇,具体到产业化讨论的高质量文章更是寥寥无几。杨金花(2024)从课程设置、综合能力培育、社会实践等角度,分析了新媒体人才培育的要求和目标[1]。田欣欣(2024)运用激进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广告课程的新媒体教学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制造性学习[2]。金妹(2024)在总结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艺术—观念—技术”的综合化多维互动教学模式[3]。葛涵(2024)在分析了我国新媒体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及高校新媒体专业人才培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