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素养进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虽然心理十分脆弱,但是他们的心理素养也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生提高了抵御挫折的能力,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进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等,这些都是加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为广阔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承受能力;归因模式;挫折体验 小学生挫折教育是指老师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挫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并教会学生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从而培育他们在生活中抵御挫折的能力。简单来讲,挫折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挫折,在体验挫折后,能够战胜挫折。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情、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目前小学生挫折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校对挫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对挫折教育认识不深,缺乏挫折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挫折教育的方法不当,挫折教育流于形式;与挫折教育相关的课程教育资源匮乏等,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挫折教育,有效提高小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呢? 一、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内容开展挫折教育 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在选择挫折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挫折教育的重点也有差异。小学低学段的挫折教育重在安全隐患和安全常识教育,如学生在家校往返路上的主要安全隐患有哪些;假如遭遇突发安全事件,应该如何安全避险等。小学中学段的挫折教育重在如何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培育学生健康向上和积极乐观的性格。小学高学段的挫折教育重在如何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及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挫折认知[1]。因此,老师在选择挫折教育的内容时,要尽量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只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 二、善于发现课本中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 挫折是生活的必修课,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历练。挫折教育是让学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