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施摘 要:教育要面向全体,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传统, 一直是教育奉行的原则, 学生的性格、气质、学习基础不同, 就必须相应地使用不同的教育。关键词:分层教学;必要性;实施1 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使其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逐步达到统一要求。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举措。分层教学,尤其在初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首先,目前小学生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知识基础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班中接受同一种教学要求,这样就难免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进而导致厌学、辍学等现象,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较长时间处在知识饥饿状态,容易产生懈怠现象,进而引发家长不满。就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对初一新生进行水平测试,语、数、外 3 门各占 100 分,结果发现,总分差距竟达 250 分左右。其次,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后的出路考虑,由于学习水平、个人兴趣、家庭条件、父母期望等不同,毕业后去向选择也不同,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就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要求。再次,在教学评估上,现在实际上仍然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学生唯分论好坏,爱“优”嫌“差”现象严重存在,甚至劝学习差的学生转学、退学,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总之,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克服这种差异造成的种种问题,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得以实现,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2 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的理想境界。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原有知识与能力水平都存在差异。为了解决墨守成规、千人一面的教学要求与学生良秀不齐的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因学定教,因材施教,不能因为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放弃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成功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而分层教学正是注重这一点,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