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文学社会表征功能 短信文学比网络文学能更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堪为社会的晴雨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手机媒体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已经远远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据 2024 年 1 月 16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是 5.13 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 38.3%。而市场讨论公司发表的最新讨论报告称,至2024 年 12 月底,我国手机注册用户数则已突破 9 亿,普及率为69.2%。而且,由于互联网是有线网络,受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城镇,偏远的山村还没有普及。而手机采纳的无线信号,机型小巧便于携带,资费亦比较低廉,因此,基本上已经遍及城乡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可见,手机传播相对于网络传播,其优势已经非常明显。这种优势,使得短信文学能够在网络文学的基础上,又一次极大幅度地降低文学的门槛,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核,不需要任何的电脑和网络知识,不需担心会被无声地“和谐”掉,只要你“一机在手”,就实现了和文学随时随地的“零距离”接触。在这场由手机短信所掀起的全民参加、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文学狂欢中,社会的风风雨雨,大凡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成为短信文学扫描的对象。 一、反映民声 中国古代从周代开始就有到民间“采风”的习俗。据记载,那时候的帝王为了体察和了解民风、民情,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将属下各个诸侯国的民歌、民谣搜集上来,以供统治者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看是否有对统治不满、需要改进的地方。《诗经》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在通讯发达的今日,短信文学成为反映民风、民情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为方便老百姓反映民声,构筑网络短信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了解民声最为普遍的 一 种 做 法 。 例 如 , 广 东 省 就 设 立 了 “ 民 声 热 线 短 信 平 台05460999”,接受情况反映和问题投诉,每周还在网上做一次民声热线专题报告,反馈事情处理情况。河南省政府早在 2024 年就创办了一个党报、网络、短信三方互动的《短信民生》专栏。2024 年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来信、来电、来函、来访,特别是手机短信和网络投诉等六种多媒体投诉方式,改版成为一个多渠道、全方位、大型化的网上信访服务平台——《焦点民声》。为传递民声,在2024 年两会期间,湖南移动和红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