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探讨 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创业者还是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这一问题关涉到创业教育的全局。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顺应世界高等教育进展潮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普遍开展创业教育。这对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呢?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2024 年 8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将鼓舞创业纳入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创业活动在政策层面被给予了“带动就业”的新使命。2024 年 8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进展”[2]。侧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自我定位仍深陷就业的辅助地位无法自拔。例如,当前很多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既无专门的师资,也无专门的管理和引导。给予创业教育准确的目标定位和身份归属是激发创业教育师资动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创业教育的基础。 (二)对创业教育开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将就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而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开开讲座、搞搞活动、可有可无的认知上,或者简单的纳入就业指导的范畴。有相当部分专业老师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认识,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与专业教育相违反,搞创业教育是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和负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呈现“两层皮”现象[4]。可以说,当前的高校中,具备紧迫创业教育意识并且能胜任这一工作的老师非常少。这与我国创业教育机构的不健全、师资队伍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三)现有创业师资先天不足,基础薄弱 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复杂学科,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讲授技巧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这种特点决定了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都很过硬的师资。但是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却面临基础薄弱、先天不足的...